近几年,由于棉花不值钱,很多地方把旱地改成了水田,由于种植旱田作物时大量使用除草剂,造成有害元素过重,种植水稻时都不同程度的出现“炸壳”现象,就是颖壳张开、不灌浆。主要发生在杂交籼稻上,轻者一亩地能收700—800斤,重则颗粒无收,并且年年发生,着实让人头疼。
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:
1、砷中毒可能造成水稻炸壳:
据了解砷中毒可导致水稻开花后出现重颖,颖壳畸形,关闭不住,很少结实,形成炸壳。
2、气候原因:
水稻在孕穗分化期如遇异常高温、异常低温、雨涝,也会出现炸壳。
3、农药使用不当:
在孕穗期使用了除草剂,如甲黄隆,杀菌剂使用量过大,如 三唑类杀菌剂。
4、可能造成水稻炸壳的其它原因:
引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灌溉或干旱后引灌,引起某些中微量元素的缺乏。
预防办法:
1、亩增施硅钙肥25公斤,抑制水稻对砷元素及有害元素的吸收。以下照片是我司农化人员在农户稻田中实地验收。
唐海有16亩旱改水中稻,年年出现“炸壳”现象,到处寻求解决方案,今年在我司农化人员的指导下,使用硅钙钾镁肥以后,熟像好,穗条大,结实率高,在85%以上,预计产量在1400斤左右。
旁边田块在同一时间移栽,同等水肥条件,没有使用硅钙钾镁肥,炸壳现象很严重,结实率低,灌浆慢,青壳多。
2、增施有机肥料,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。
3、合理灌溉:前期建立深水保活棵,浅水促分裂,后期干干湿湿,孕穗期提前建立深水层至灌浆。
4、严格控制除草剂和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量。
5、结合防病治虫,添加微量元素水溶肥,使作物吸收养分更全面。